公司新闻 分类
开元体育汉威科技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发布日期:2024-01-15 浏览次数:

  开元体育公司目前主要业务包括传感器、仪器仪表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物联网综合服务,涉及传感器、仪器仪表和物联网行业。

  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大力支持“专精特新”解决硬科技“卡脖子”问题,全社会更加关注到传感器、智能仪表和物联网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国家加速发展数字经济、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化、数字化转型越来越深入,以及“双碳战略”的加速推进,为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前沿科技的不断发展,传感器在国内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21年传感器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951.8亿元,保持17.6%的快速增长。伴随着智慧化、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传感器的需求持续升级,气体、压力、流量、温湿度等各类传感器的市场规模都在不断提升。目前,国内传感器产业正处于由传统型向新一代智能型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也标志着国内传感器产业正在向MEMS传感器、柔性传感器等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领域发力,为行业发展创造新的广阔空间。

  气体传感器是传感器的重要分支,与居民的安全与健康、工业过程的安全与效率息息相关。国家在大气污染治理、工业转型升级、物联网及人工智能、健康中国行动等多方面鼓励性政策的推出,为气体传感器行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近些年在智慧工业、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等物联网场景需求剧增下,气体传感器开始大幅度拓展应用范围,下游应用领域涵盖工业过程、环境监测、智能家居、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可穿戴设备、医疗等众多行业,加之“双碳战略”的加速推进,给气体传感器带来了新一轮的增长需求。即将到来的万物互联时代,全社会智慧化、数字化转型深入将带动传感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气体传感器也迎来了从工业领域加速向消费领域溢出的机会,将拓展出更多的应用空间。尤其是当前气体传感器下游的智能家居、智能家电、汽车电子、智慧医疗等智慧生活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下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将释放大量的传感器需求,这也将推动气体传感器行业的稳步增长。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各类环境中的空气质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环保、安全意识的提升为整个气体传感器产业的发展按下了快进键。气体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多为朝阳产业,市场需求具有良好成长性及可持续性。

  工信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指出到2023年底,在国内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推动10家物联网企业成长为产值过百亿的龙头;加快部署感知终端、网络和平台,形成一批基于自主创新技术产品、具有大规模推广价值的行业解决方案,有力支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受益于物联网新基建,传感器行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增强传感器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的关键技术创新能力。按照一系列的政策来看,传感器作为物联网各大场景感知层的重要一环将会进一步走向高端路线,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完全的国产替代。掌握核心技术、产业链自主可控的传感器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仪器仪表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矿山、制药、汽车等行业,是中国制造业走向“中国智力创造”的关键和核心,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质量强国的基石。2020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增强我国企业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在此背景下,仪器仪表行业迎来了广阔的国产替代契机。当前,国内安全仪表的市场份额大部分被国外产品占据,特别是在高端行业,如石油、炼化、海油、半导体、罐区、船级、管道等领域,几乎是国内产品的空白区。随着国家自主可控、国产替代政策的逐步落地,高端行业安全仪表国产替代的进程逐渐加速,国内产品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提升。

  2021年颁布的新《安全生产法》也对新发展阶段的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确燃气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推动燃气行业、餐饮业等用气的生产经营企业对安全仪表的需求度快速提升。2021年9月,国务院安委办、应急管理部下发通知,部署加强城市安全风险防范工作,推广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经验做法,要求切实提高城市防控重大风险与突发事件的能力,从本质上提升城市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城市生命线涉及燃气、供排水、热力、交通、危化品监管、综合管廊等领域,城市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带动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领域建设进一步深化,安全仪表市场需求进一步提高。另外,随着全社会安全意识的提高,社会安全责任体系更加明确,法律法规对安全问题的处罚力度加大,政府、企业、个人都更加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因此,安全已经逐渐成为各行各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刚需,安全仪表在工商业、民用及城市生命线等领域扩展出更多的市场空间。安全刚需化的加快也带动安全仪表在各行各业的普及率提升,行业集中化加速,迎来行业的快速发展期。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不断丰富着生产生活的数字化场景,在各行各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万物互联”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与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下的数字经济正在共同发展,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在网络强国、新基建等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消费物联网和产业物联网逐步开始规模化应用,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能家居等领域发展取得新突破。近年来,“万物互联”从城市生命线和生活消费领域出发,通过与传统行业的创新与融合来驱动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生产效率的提升,推动中国“衣食住行”不断创新,也为实体经济振兴、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注入催化剂。

  《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指出,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家居等重点领域,加快部署感知终端、网络和平台,形成一批基于自主创新技术产品、具有大规模推广价值的行业解决方案,有力支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指出,鼓励龙头企业围绕感知终端和平台开发通用化、系列化软硬件产品,从单点发力转向生态体系构建,推动物联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由此可见,成熟的物联网行业解决方案和完善的物联网产业生态,成为当前以及未来物联网行业发展的重点目标。

  公司以“成为以传感器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引领者”为产业愿景,通过多年的内生外延发展,构建了相对完整的物联网(IOT)生态圈,主要是以传感器为核心,将传感技术、智能仪表技术、数据采集技术、地理信息和云计算等物联网技术紧密结合,形成了“传感器+监测终端+数据采集+空间信息技术+云应用+AI”的系统解决方案,业务应用覆盖传感器、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公用事业及居家智能与健康等行业领域,在所涉及的产业领域中形成了相对领先的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16,212,044.89元,同比增长19.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3,186,796.48元,同比增长28.05%,对比上年同期剔除红外热电堆温度传感器影响后的同比增长为57.58%。

  在构成物联网的三层架构中,传感层处于最底层,是构成物联网的核心基础。在物联网运行中,传感器将感知获取到的物理、化学、生物等信息转化为易识别的数字信息传输至后端平台处理、分析、应用。传感器是公司旗下最具成长性和价值的核心业务板块之一,公司集传感器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掌握厚膜、薄膜、MEMS、陶瓷等核心工艺,产品覆盖气体、压力、流量、温度、湿度、光电、加速度等门类。

  该业务板块主要由公司旗下子公司炜盛科技、山西腾星、苏州能斯达等组成。报告期内,公司传感器业务板块不断以技术研发和品质提升筑高行业壁垒,以差异化产品定位巩固竞争优势,以多门类产品布局扩充市场空间,以敏锐眼光紧抓发展机遇,持续发挥气体传感器的支撑作用,不断拓展多门类传感器共同发展。同时,公司在安防、环保、家电、汽车、医疗等领域持续产品投放,市场逐步扩大。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耕工业及民用行业领域,在检测仪、民用安防、家用电器、环境监测等方面取得较好的业绩增长。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保持在传统安防及环保领域业务的稳定增长,行业头部客户业务破局,更多合作空间逐步释放。同时,实现了在家电、汽车领域的市场突破,成功入围格力、美的、华为、小米等多知名企业合格供应商名单,实现批量供货;紧抓汽车领域战略布局,通过IATF16949认证,获得车企定点订单,正式进军汽车市场。产品方面,热释电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等产品市场空间不断打开,VOCs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光电类传感器销售规模持续提升。车载系列产品(车用AQS传感器、CO2传感器、粉尘传感器及新能源电池包热失控安全检测传感器)、MEMS燃气传感器、氢气传感器、火焰传感器、水质检测传感器完成开发并开始推广销售,MEMS传感器突破关键工艺,制程自动化,实现大批量产。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拓展柔性微纳传感器的应用场景,不断优化“柔性感知技术+采集系统+人机交互”的解决方案,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品种、多量程的柔性微纳传感器(压力、压电、应变)及阵列的核心设计能力、敏感材料及导电墨水合成制备能力、大面积印刷电子批量制造能力等核心能力。实现了柔性微纳传感器在消费电子、健康医疗、IOT等战略新兴产业中的应用,柔性微纳传感技术水平及产业化程度国内领先。报告期内,公司年产千万支柔性传感器产线已经投入使用,销售收入持续增长,目前订单饱满;与小米科技、科大讯飞002230)、九号科技、雅迪科技等行业头部、知名客户展开了良好的合作,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公司依托传感器核心技术和多年行业经验,针对应用场景研发生产了多样化且种类齐全的智能仪表,主要产品包括探测器、报警控制器、便携式检测仪、家用检测仪及酒精检测仪、环保监测仪器等门类,广泛应用于工业安全、市政监测、环境监测、燃气安全、智能家居与健康等领域,在石油、化工、燃气、冶金、电力行业客户基础广泛,市场竞争力突出,随着行业客户数字化改造、安全的重视及国产替代进程不断加快,业务发展向好。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工商业安全仪表的全景产品链升级迭代,点式气体探测器、便携式气体探测器等产品销量实现大幅增长。工业安全仪表产品紧抓国产替代机遇,加快业务生态整合,基于领先的技术产品优势,通过行业协会、设计院、标委会的深度挖掘,成功中标中石油、中石化年度框架,在中石化招标的5个标段中收获2个第一名,3个第二名,并在中海油、半导体等国内产品空白领域实现突破,体现了公司技术实力和品质水平,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提升。报告期内,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驱动安全逐步成为各行各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刚需。同时,新《安全生产法》发布实施以及湖北十堰等地安全事故的警示作用,带动公司燃气报警器、手持激光遥测仪、智能云台等燃气监测、巡检产品市场需求大增,订单量大幅提升,燃气安全报警设备覆盖五大燃气集团及重点城市燃气集团,产销量创历史新高。报告期内,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云台扫描式气体在线监测系统,为场站门站提供PPM级天然气全天候无人值守不间断监测,为燃气安全提供可靠保障,产品服务对象从城镇燃气延伸到省级管网公司,产品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依托核心传感器技术,公司研发生产了多样化的智能仪表,智能仪表作为不同场景的感知硬件终端,将感知信息通过NB-IoT等多种通讯手段传输至公司研发的物联网监控系统,监控系统根据客户需求对重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形成可视化展现和智慧化应用。目前,公司的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主要有如下几个应用场景:

  智慧安全系统解决方案主要面向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矿山、制药、食品等领域,致力于为各类工业客户提供安全管理监控一体化解决方案,由硬件监控设备和系统软件共同构成完整的安全管理监控平台。报告期内,公司以《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等行业政策为牵引,持续落实“物联网+大安全”战略,深耕“企业安全、园区安全、城市安全”三大领域,围绕智能仪表、安全仪表系统、安全信息系统构建物联网安全产品生态,推进智慧安全的全景产品链升级迭代,构建并优化了HSSE安全防控与应急管理一体化平台、智慧园区综合信息化共享平台等系统的建设,形成了toB和toG业务生态圈,为智慧安全客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完善产品技术和服务,持续优化HSSE安全防控与应急管理一体化平台、智慧园区综合信息化共享平台等系统的建设,企业和园区级业务服务客户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竞争优势不断扩大。公司持续加大集团化客户开拓力度,不断提升安全系统集成类业务比重,国家管网、中石油、中石化等集团化客户订单量明显增长,客户结构进一步优化,业绩取得显著提升。

  公司智慧城市系统解决方案业务综合了多门类物联网技术,基于紧耦合和深逻辑,依托“传感器+监测终端+数据采集+空间信息技术+云应用”系统,面向燃气、水务、热力、市政、园区、楼宇等领域,提供集管网GIS、信息采集、运营管理为一体、垂直贯通的“感知+应用+云平台”物联网解决方案,助力提高燃气、水务、热力、市政、园区、楼宇等运营的效率和效益。报告期内,智慧城市系统解决方案业务充分利用自身产业布局和多年来对于行业发展的认知及积淀,把握“智慧城市”、“数字中国”等国家政策带来的新基建以及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整体发展质量持续向好,在智慧燃气、智慧水务等业务领域的收入、回款、利润等均实现大幅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智慧燃气业务围绕燃气管网生产运维服务,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持续为市场提供完善的智慧运营、智能巡检、SCADA系统、云报警等燃气信息化解决方案,努力推动城市燃气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构建完整的智慧城市生态圈。报告期内,公司作为主编单位,主导编写的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团体标准《T/CGAS013-2021地下井室可燃气体监测装置》成功贯标,推动行业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公司在燃气行业的影响力得以持续强化。燃气报警云监管平台、管网末端调压设施压力监测系统、阀门井室可燃气体监测系统、智能巡检系统等软件产品功能优化,SAAS化应用落地,结合燃气地理信息全国一张图项目复制推广效果明显,燃气客户“朋友圈”进一步扩大。作为城市生命线的重要环节,公司智慧燃气管网安全及相关生产运营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公司智慧水务及热力等业务持续优化管网数据采集、检测、场站自动化控制、大数据分析等全业务链条,并在场站无人巡检、管网压力模型分析、节能降耗、数据贯通、服务便民等方面,依托自身行业积淀和技术能力,不断打磨优化智慧水务、智慧热力管控一体化平台,努力推动从水务、热力信息化到水务、热力智慧化能力的提质换挡。报告期内,公司轻量化GIS平台、管网监测SaaS化云平台正式上线,进一步丰富智慧水务产品线,为智慧水务业务拓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报告期内,公司水厂VR系统将三维水厂与生产运行数据、物联网数据相结合,实现水厂的三维数字化运维与管理,打破客户技术认知,提升了公司在智慧城市相关领域的竞争力。

  此外,报告期内,公司祥云物联网平台设备接入量增长迅速,平台系统架构、功能模块持续迭代升级,平台基础设施资源进一步扩充,同时积极拓展平立部署业务模式,以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增加客户粘性。公司持续加大无线产品研发投入,推出多款无线探测器及采集传输终端产品,市场需求旺盛。第二代智能物联网主机研制成功并在项目中应用,为用户及合作伙伴实现工业数字化赋能。基于祥云物联网平台部署的防疫平台、九小场所消防平台等多款行业应用在全国各地得到推广落地。

  智慧环保系统解决方案致力为客户提供“第三方检测-在线监测-废气废水处理-智慧环保系统运维”闭环业务生态的环保系统解决方案,依靠“传感器+监测终端+数据采集+空间信息技术+云应用+治理+运维服务”整体方案,为企业、政府提供大气监测、污水及垃圾渗滤液处理、有机废气治理等一体化的环保服务。报告期内,公司智慧环保业务主要围绕环境监测和环境治理展开。在环保领域积极打造环境监测、检测、监控、治理、运维、数据服务于一体的环保生态圈,实现了智慧环保在多领域的业务布局和市场开拓。

  环境监测方面,报告期内,雪城软件等子公司基于国家环境保护政策要求、依托“互联网+”及数字经济思路,拓展融合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技术,加快打造环境监测、检测、监控、治理、运维、数据服务于一体的环保生态圈。围绕环境监测软硬件一体化平台、数据价值服务,研制开发系列环境监测新产品,持续完善数据质量智能分析系统、智慧环保云平台、一站式运维服务管控平台等创新型软件,参与多个智慧环保、数据分析、第三方专家服务、系统运维等项目,市场反响持续良好。

  环境治理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控股子公司嘉园环保根据自身竞争优势,以技术型的工程项目、场景化的智能装备、专业伴随式的运营服务为抓手继续贯彻以垃圾渗滤液处理、VOCs治理、委托运营服务为核心的经营战略,公司主营业务取得了平稳、较快发展。报告期内,垃圾渗滤液业务通过优化工艺、打造精品工程,在餐厨沼液废水处理上实现了较好的成果落地,并在广州市第四、第五资源热力电厂项目上荣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VOCs治理项目进一步推动在制药、涂装、电子等行业的规模复制,树立标杆形象,并在半导体行业实现业绩突破,项目及客户数量持续增加,行业地位进一步巩固。报告期内,嘉园环保智慧环保运营平台、PM系统陆续上线,工业园区平台化整合方案逐步优化,信息化建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居家智能和健康业务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家庭中的环境安全健康、人体健康、智能设备进行有机联通和管理,结合数据服务运营能力,夯实了空气质量、燃气安全类市场,拓展了水质安全类市场,为人们提供专业可靠的“监测+治理”居家智能和健康全方案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旗下独立式双光路烟雾火灾探测报警器成为中国联通、中国移动600941)、中国电信601728)三大运营商推广智能家居的主力产品;电子封条、红外测温等产品应用空间持续扩展,更加贴近客户实际需要,继续为重点区域如社区、园区、学校等充当24小时“守卫”,通过物联网技术持续体现公司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安消一体化平台以智能硬件为载体,以祥云物联网平台为媒介,助力保障千家万户环境健康安全。

  公司公用事业旨在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通过投资、建设、运营供水及供热等市政公用设施,为民众提供质优、经济、便捷的公用事业服务,打造供水、供热智慧化产业标杆,并不断深化公司智慧公用“试验田”、“样板间”的战略职能。

  报告期内,公司供水、供热以更好服务社会、保障民生为指引,强化在降低运行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实现节能减排、优化漏损管控、减少安全隐患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和智慧化服务,同时为公司物联网应用在各领域的成熟落地、优化改进持续提供智慧经验,经济效益稳定增长。

  公司是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气体传感器制造商,能够生产的主流气体传感器产品上百种,涵盖催化燃烧类、厚膜印刷半导体类、电化学类、红外光学(含激光)类、MEMS工艺类等全球主流气体传感器技术,产销量位居国内前列。公司也是综合传感器制造商,持续深耕传感器技术,横向拓宽压力、流量、红外、温湿度、加速度、振动等多门类传感器,成功研发出MEMS、柔性等传感器并得到市场认可。

  公司依托传感器核心技术,研发生产了多样化且种类齐全的智能仪表,主要产品包括探测器、报警控制器、便携式检测仪、家用检测仪及酒精检测仪等门类,广泛应用于工业安全、市政监测、环境监测、燃气安全、智能家居与健康等领域,客户基础广泛。

  公司祥云物联网平台为物联网行业应用客户提供设备接入、应用管理、设备管理、数据挖掘等全方位平台服务。祥云物联网平台聚焦智能仪表终端价值挖掘,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生态资源,打通物联网感知、传输、平台、应用完整链路,形成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物联网生态体系。公司依托祥云物联网平台研发扩展的众多物联网应用数据平台可收集传感器及智能仪表感知的信息,并根据客户的需求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形成可视化报告,为客户提供决策支持。公司在智慧安全、智慧城市、智慧环保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物联网下业有充分的理解。

  公司智慧安全系统解决方案主要面向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矿山、制药、食品等领域,致力于为各类工业客户提供安全管理监控一体化解决方案,由硬件监控设备和系统软件共同构成完整的安全管理监控平台。

  公司智慧城市系统解决方案业务综合了多门类物联网技术,面向燃气、水务、热力、市政、园区、楼宇等领域,提供集管网GIS、信息采集、运营管理为一体、垂直贯通的“感知+应用+云平台”物联网解决方案。

  公司智慧环保系统解决方案依靠“传感器+监测终端+数据采集+空间信息技术+云应用+治理+运维服务”整体方案,为企业、政府提供大气监测、污水及垃圾渗滤液处理、有机废气治理等一体化的环保服务。

  公司重视供应链安全和供应商体系建设,主要原材料均有较为合格、稳定的供应商,产品质量符合国际行业标准,质量可靠。公司制定了严格、科学的原材料采购制度,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商的选择、采购价格的确定到原材料质量检验的完整的采购流程体系。此外,公司还与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商结成战略同盟,与其签署长期合作协议,确保供应链稳定。相关措施保障了公司采购原材料的质量、价格和供应期。

  生产制造方面,公司建立一体化和实时化的ERP/MES/APS/WMS/智能物流信息管理体系,使生产现场、控制层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公司MES系统涵盖SIM,ANDON、Traceability、WI、ORDER五大功能模块,在统一平台上集成生产调度、产品跟踪、质量控制、设备故障分析、报表等管理功能,可以同时为制造部、品管部、工艺部、采购部、仓储部等提供信息服务,实施完整的闭环式生产。公司设置生产管理中心统一负责公司的日常生产管理,协调组织各部门的生产活动。生产管理中心接到营销部门的订单后,根据订单数量在ERP系统生成采购单与生产工单,协调采购部门与制造部门组织生产。由于公司产品品类个性化差异大,定型产品标准化程度高的特点,选择“以销定产”为主、适度备货为辅的生产模式,即接受客户订单以后开元体育,按照客户确定的产品规格、供货时间、质量和数量组织生产。产品未交付之前,当客户需求发生变更时,生产管理中心根据生产订单进行状况实时变更物料采购计划、调整生产顺序,协调生产资源配备,满足客户个性需求。除此之外,公司针对使用量较大、使用主体比较普遍的常规产品,无季节性特点的气体传感器、气体检测仪器仪表产品生产适度备货,以实现对市场的及时满足。

  公司传感器和仪器仪表类产品多以直销为主,因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采用“备货+订单”相结合的方式,从技术方案、产品设计、生产交付到售后服务的标准化批量生产的订单产、销模式。部分仪表类产品也采用“解决方案+产品投标”的方式进行销售。

  公司物联网应用产品多以“项目+服务”的方式进行销售,需要提前为客户做项目方案,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开展项目的建设、实施、验收、回款,业务周期相对其他产品较长。

  公司产品与大部分的集团化客户都采用直销模式,少量碎片化的市场或产品采用合作伙伴分销的模式。物联网解决方案通过集成和被集成的形式,在市场活动中以集成项目和“软件产品+服务”的模式销售。近年来也通过物联网平台、云端SaaS服务在安全监管和运维服务方面开展业务,提高客户粘度,增加营收。

  万物互联时代,全社会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数字化、智慧化的发展机遇,社会各界对传感器、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将爆发强劲需求。随着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加速渗透,传感器、智能仪表、智慧化解决方案的应用场景和需求也将随之快速增长,并将不断为公司业绩打开向上空间。

  新《安全生产法》规定:工业安全、危化品监管、化工园区应加强安全仪表应用、安全智慧化建设。“餐饮等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燃气的,应当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并保障其正常使用”。目前国内燃气安装报警装置的普及率并不高,公司在燃气监测传感器领域处于市场龙头地位,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新《安全生产法》的实施以及湖北十堰爆炸事故进一步驱动政府、企业、居民安全意识的提升,加速释放工业安全、化工园区、危化品监管、燃气安全领域及家居安全类仪表市场需求,进而带动公司相关产品市场需求旺盛,销量快速增长。

  “双碳”目标下,风电、光伏、氢能、储能、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将迎来“黄金时代”;排放监测、提高效率、节能降耗将为低碳减排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将加快全社会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推动传感器、物联网纵深发展,释放出更大的市场空间。建立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也是达成“双碳”目标的初衷之一,传感器、物联网技术在发展经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工具。“双碳”目标的推进将为公司传感器、环保仪器、相关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创造更多的市场空间并长期受益。

  当前,国产替代是大势所趋,国家和企业在供应链的安全和自主可控上愈发重视,传感器、智能仪表等关键器件国产替代需求正在加速释放,国内厂商迎来更好的市场进入机会。公司传感器从材料技术、设计到工艺,全产业链自主可控,仪器仪表市场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在国产替代加速演进的大趋势下,相关的工业安全、检测分析领域的传感器、仪表等产品迎来更多的市场机遇。

  消费升级带来的智能化需求正在赋予家电、家居、汽车等领域更大的创新升级空间,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作为相关产品的感官系统、智能化的基础,传感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将带来越来越多智能化的产品应用,也将带动公司相关领域的传感器、物联网智能终端产品需求持续增加。

  报告期内,公司以“成为以传感器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引领者”的产业愿景为指引,持续专注于物联网垂直行业的‘感-应-云’超级生态系统战略,围绕搭建的“传感器技术平台”、“仪器仪表技术平台”和“物联网技术平台”三大平台优势,充分发挥三大平台技术融合、客户共享、市场促进的协同效应,以战略组合和资源调配加速落地传感器、仪表数据和应用及物联网解决方案三大产品线在安全、环保、城市管理、居家智能健康等领域的应用,促进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了较好的业绩增长。

  公司传感器业务通过二十余年的技术积累,围绕敏感材料的制备技术、生产的工艺流程、芯片的设计研发以及后端的封测形成了公司的传感器技术平台。公司作为国内最早能够生产六大门类气体传感器的企业,多年来利用技术平台优势不断进行原有产品的升级迭代和新产品的技术研发,为下游的仪表和物联网技术平台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同时推动传感器板块业务的快速发展。

  公司作为国内安全仪表的引领者,同时也是安全仪表、智能仪表相关国家标准的重要参与者,充分利用传感器的技术支撑和下游物联网行业理解的优势,在国家政策和行业驱动的促进下,一方面在环境监测和工业安全等传统领域实现了较好增长,另一方面,在国产替代和新《安全生产法》的推动下不断提升市场的潜力和空间,同时也带动了上游传感器的销售提升和下游物联网解决方案业务的综合竞争力。

  依托核心传感器技术产出的多样化智能仪表等感知硬件终端,将感知信息通过NB-IoT等多种通讯手段传输至公司研发的物联网监控系统,监控系统根据客户需求对重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形成可视化的平台应用,在公司擅长和布局的智慧安全、智慧燃气、智慧水务、智慧环保等应用领域形成了成熟的市场应用。近年来,随着数字中国、智慧城市、5G、新基建等行业政策驱动,物联网平台业务呈现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市场空间持续释放,并且随着业务的发展和行业理解的持续加深,更好的带动了智能仪表和传感器的市场应用和迭代升级,形成了良好的生态驱动。

  整体来看,公司基于传感器核心技术优势赋能仪表产品不断升级迭代,提高市场竞争力;仪表产品能够发挥传感器创新优势,提高产品毛利率,同时也能产生数据上传到物联网平台。仪表和物联网的发展又能够滋养传感器,助力传感器产品的研发;物联网平台也能和仪表相互助力,通过物联网平台在客户的布局,仪表进入客户也更加容易。传感器、智能仪表、物联网行业应用,三者之间形成强耦合关系,彼此互相赋能,从而打造形成了公司完整的物联网产业生态圈及核心技术平台硬实力。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红外气体光热、光电探测器、数字测温传感器、线阵测温传感器的研发定型;完成MEMS温湿度传感器自主设计、流片、封装测试小批工作,产品性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完善MEMS催化传感器工艺,产品性能达到设计要求;优化电化学传感器设计,实现传感器的性能升级,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达到EN性能要求,完成工业氧气和无铅氧气的开发。MEMS燃气传感器性能得到明显提升并通过新国标认证;MEMS结构催化甲烷、氢气传感器产品开发完成,4R-PID传感器和4R-NDIR超低功耗红外传感器相继完成研发,进一步丰富了传感器产品体系。

  报告期内,公司在红外气体传感器完成产品升级,从传感器腔体镀膜工艺完善、关键元器件气体热电堆探测器自研自产到自动化生产能力的提升,传感器在性能得到较大提升的同时,产品成本也得到了有较控制。粉尘传感器在民用PM10检测、工业环境检测、车载环境检测等领域完善了产品的布局。红外类传感器针对工业应用领域的酒精、制冷剂等进行了产品线扩充;粉尘和红外类气体传感器完成了海尔、海信、美的、松下等家电企业的定制开发;汽车领域,继续优化车载MEMS空气质量传感器、车载粉尘传感器、车载二氧化碳传感器、车载电池安全检测传感器、车载氢气传感器的技术性能,完成IATF16949质量体系认证,并与多家主机厂进行技术洽谈,取得吉利商用车定点。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完善了红外探测传感器的产品品类,完成了钽酸锂火焰探测器、钽酸锂二氧化碳探测器以及PbSe、PbS光电导火焰传感器的开发,实现了人体热释电传感器、火焰及气体探测热释电传感器、热电堆传感器以及光电导传感器等全系列红外探测传感器的产品布局,打破国外垄断,为关键器件国产替代增添了强劲动力。

  报告期内,公司工业、家用产品线全系列安全仪表以标准更高和质量更好的设计面向新国标完成升级换代,并取得国家相应的第三方认证证书。工业产品经过重新开发,在产品报警值误差、全量程误差、全温度范围误差、抗干扰误差等方面全面达到甚至超越国家标准;家用燃气产品,不仅在产品的质量指标上,还在产品的易用性、人性化的安全提示方面都进行了重新设计,让产品使用更简单,安全性更放心。

  报告期内,气体探测器系列仪表产品以气体特性为基础,以传感器为载体,以应用场景为导向,深度研究并优化响应模型,提升性能的同时优化客户体验,最终实现可满足工业/商业/民用等应用环境的全场景适配的系列探测器;在工业气体探测器领域,业内首家探索并成功实现在防爆结构上采用有机复合材料以及实现提前预知产品失效分数,进而提升产品稳定性;在民用探测器领域突破多光路技术和多干扰识别算法,实现烟气多维同步识别,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基于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的激光遥测产品,手持遥测仪在检测距离和灵敏度方面获得提升,云台遥测仪增加背景物智能识别、报警智能识别、双向实时在线等功能。持续提升非分光红外(NDIR)、光散射(LSD)、光致电离(PID)产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在红外光电技术平台上,公司双光路烟感做到行业领先的灵敏度和抗干扰、抗误报性能。公司对相关产品线进行了扩充,实现技术到产品系列的转化,让更广泛的用户可以用到更先进的技术,达到更好、更安全的预防火灾水平。在目前新《安全生产法》通过和社会对工作、家庭安全越来越重视的社会背景下,物联网双光路烟感系列产品为家庭、各类商业场所的火灾预防提供了产品和技术支撑。新开发的复合光谱烟雾探测技术取得新进展,形成了抗水汽干扰算法和迷宫及产品样机,并达到预期抗水汽误报效果。烟感项目共计输出申请8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

  在光学技术方面,推出国产化光学组件的遥测仪产品,通过优化光路、数据处理算法,实现检测灵敏度的提升和外形尺寸的小型化。通过优化设计,解决红外双光源双光路探测器抗乙酸气体干扰、响应时间和脱附时间等技术难题,通过消防认证,并批量供货。采用新型电离技术和补偿算法,解决光离子化探测器湿度干扰的问题,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报告期内,公司物联网数据采集产品不断丰富,无线通讯和连接技术持续升级,在原NB产品的基础上推出多款低成本NB模组,实现在家用燃气、一氧化碳、烟感报警探测器等多款产品上应用,增强民用商用产品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竞争力,促进销售业绩提升。同时根据行业发展趋势新推出CAT.1模组,对原GPRS设备进行技术升级替换,针对使用场景,逐步替换CAT.4模组,降低设备成本。同时针对工业场景出现的视频图像需求,公司积极布局5G相关通信模组的研发测试,在公司云台激光产品上实现应用。新一代北斗、5G模组、低功耗短距离无线数据采集模组等完成定型。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全集团品牌整合营销,分批开展全员品宣和线上营销,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优势,构建强势市场品牌。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围绕强化品牌意识、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强品牌建设等品牌战略定位,打造全方位、多形式的新媒体矩阵,对公司经营理念、生产经营状况、企业发展动态以及企业和产品形象进行了立体化、多元化传播,公司品牌形象逐步强化,行业地位持续巩固。报告期内,公司广泛增强员工品牌宣传意识,通过组织公司“商务形象大使”内部评选,分批开展全员营销,定期设立“品宣特别奖”等方式唤起员工品牌建设的认同感和积极性,凝心聚力激发宣传内生动力,形成全员主动参与品宣、积极传递公司价值的良好氛围。

  报告期内,公司发挥新媒体的即时性、灵活性、互动性,及时挖掘客户需求,改进产品性能,调整发展策略,不断巩固增强公司各项产品在市场的竞争能力,产品知名度不断提高,市场影响力持续扩大。报告期内,公司树形象、扩影响,通过新媒体矩阵强化企业及产品推广,线上订单量逐步提升。同时,线下活动与线上营销联动发力,增加客户粘性,推动业绩增长。此外,公司全面拓宽品牌建设渠道,加强在公司全域产品市场及资本市场领域的交流互动,坚持主动、客观、真诚的沟通方式及时回应市场关切,加深市场对公司及产品的认知,形成良性的发展机制,实现公司价值传递,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以“战略牵引、创新驱动、平台支撑、协同发力”为指导,以战略落地、效率驱动、平台升级、卓越运营为抓手,稳步推进汉威集团化管控2.0的全面实施。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化集团化管控,加速推进关键岗位管理干部专业化、年轻化的进程,激活组织内生动力,同时运用现金激励、股权激励等全方位的激励措施,增强公司管理团队“主人翁”意识,提高管理效能。报告期内,公司着重加强了对战略落地的监督和评价,设计了支撑中长期战略的绩效考核体系,强化了对协同、融合、学习、价值创造等深层次要素的关注,初步建立了完整的战略绩效管理模式;进一步深化了人力资源、财务、业务等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了应急安全管理体系;公司积极推进干部轮岗、财务委派、绩效考核、人才引进、内部协同、风险防控以及信息化、数字化等管理要素建设,充分利用CRM、MES、OA、PLM、ERP、SRM、HR、威支付等系统,全面推进管理效益的显著提升。报告期内,公司整体运营质量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指标呈良性发展态势。

  报告期内,公司以产品和业务管理体系为重点,进一步整合平台资源,加强产业链与价值链协同,加快融合业务孵化和产出,打造汉威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加快推进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目的的流程再造,进一步提升了集团层面跨板块业务整合能力,有效促进了各业务单位产品技术方案、市场开拓深度融合;不断优化产品管理体系建设,并建立相应制度体系、考核体系和激励体系,加快构建差异化产品和融合并生优势;探索推进营销支撑平台建设,首批布局的区域运营中心逐步完善、落地,为业务单元开疆拓土提供强力支撑。报告期内,公司还完成了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以及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设计与实施,对公司中长期战略发展和企业及员工价值的长期共同成长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公司以“成为以传感器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引领者”为产业愿景,通过多年发展,形成以传感器为核心、扩展到下游仪器仪表、物联网平台和行业应用的完整物联网生态圈。通过传感器材料、设计、工艺等技术筑高行业壁垒,通过下游仪器仪表和物联网应用扩大业务规模,打通传感器直通应用的市场渠道和信息通道,指引传感器创新发展方向;通过物联网平台和解决方案的高客户粘性,稳固并促进传感器、仪器仪表业务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圈各业务品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互相赋能,并具备内生成长、有序扩张能力。未来,公司将保持并扩大产业生态圈优势,稳固公司行业领军地位。

  传感器属于物联网感知层的核心技术,公司经过二十余年的潜心研发,现已打造出包含芯片设计、敏感材料、制造工艺、封测技术等全流程的传感器核心技术平台,具备国内领先的气体传感器研发和生产技术。随着平台技术的扩展强化,更多新种类的传感器产品不断产出。公司掌握厚膜、薄膜、MEMS、陶瓷等核心工艺,能够生产半导体类、催化燃烧类、电化学类、红外光学类、光致电离类等主要种类气体传感器,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稳居气体传感器领域龙头地位。同时,发挥传感器技术优势,支撑打造涵盖机械、电子、光学、软件等设计制造为一体的仪器仪表技术平台,持续推进多门类传感器以及多种工业安全、环境监测类仪器仪表的研发和市场投放,不断强化传感器的核心竞争力及仪器仪表的技术领先优势,筑高行业壁垒。

  未来,公司将持续保持领先的物联网技术,丰富物联网系统解决方案的应用场景,不断打磨“三类平台”的协同发展、技术融合,高质量打造“传感器+监测终端+数据采集+空间信息技术+云应用”的完整物联网技术平台,加快构建深度融合、万物互联的物联网产业超级生态圈。

  公司拥有锐意创新的研发团队,具有独立的设计和开发能力,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在多项应用领域中取得了领先成果,未来经营中将继续加强研发创新能力。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专利总数达到671项,其中发明专利108项。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新增专利证书104项,新增软件著作权71项。

  公司布局物联网行业多年,始终注重品牌发展战略,“汉威”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具有广泛的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并荣获“省长质量奖”,质量管理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作为行业知名企业,公司持续积极利用学术会议和社会组织资源,不断提升品牌传播效果,进一步提升行业影响力。同时,公司参加了大量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行业展会,宣传公司产品和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市场开拓能力显著增强,实现了品牌创造市场、联合市场和巩固市场的功能,汉威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随着国家对传感器产业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以及公司通过多年来在行业内的深耕细作,公司的传感器产业价值链进一步提升。

  公司多年来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拥有一批具有多年业务技术经验、年富力强的管理人员、工程师队伍、技术专家和业务专家,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管理经验、技术能力和聪明才智,鼓励他们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实践,使公司在实现管理提升、技术进步和强化竞争力等方面得到长足进步。同时,公司大力推进管理队伍年轻化,鼓励更多的年轻员工走向管理岗位,最终打造出一支素质过硬的管理、技术、专业人才梯队,成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必要保证。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都将创新发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并将数字经济作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竞争力来源。国务院印发的我国首个数字经济五年计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增强传感器等多项关键技术的创新能力,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展望2022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数字化场景不断丰富,应用空间不断打开,社会各界对传感器、物联网等数字技术需求也愈发强劲。2022年,安全将成为“新基建”的基建,成为各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刚需,传感器、智能仪表等关键器件国产替代需求也将加快释放。上述社会经济发展大趋势和相关政策的落地,都将为公司业务发展带来更大的市场机遇。

  2022年,公司将紧跟数字经济时代步伐,牢牢把握时代机遇和市场变化趋势,以“战略牵引、创新驱动、平台支撑、协同发力”为中心策略,通过创新、融合,实现突破、致远,加快传感器、智能仪表等物联网关键产业、关键技术、关键产品、关键领域的纵深突破,加快机遇变现、势能累积、成果转化和业绩产出,实现格局、思想、作风、管理、业务、产品、能力的全面升级,加快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实现发展质量和速度的双提升。

  2022年,公司将继续围绕“以传感器为核心、涵盖智能仪器仪表、物联网行业应用、数据服务”的完整物联网产业链,以更宽阔的视野、更高的标准推进产业生态圈建设,充分发挥“传感器技术平台”、“仪器仪表技术平台”和“物联网技术平台”三大平台技术融合、客户共享、市场促进的协同效应,发挥完备产业生态的独特优势,以战略组合和资源调配加速落地传感器、智能仪表以及物联网解决方案三大产品线在安全、环保、城市管理、居家智能健康等领域的应用,打造物联网生态圈持续竞争力,逐步实现由行业排头兵到引领者的实质转变。

  2022年,公司将继续围绕民生安防、环境检测、智能终端等领域,在市场和产品两方面深耕,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传感器应用场景,扩大应用规模。

  2022年,公司将向消费端注入更多资源,加快汽车和家电市场开拓,打造更多明星产品与标杆性合作案例,拓宽市场领域。充分发挥公司半导体燃气传感器的技术市场领先优势,做深做透家用及商用厨房燃气检测市场,满足基于厨房安全检测预警的刚性需求,为民生安全保驾护航;进一步释放甲醛传感器、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粉尘传感器在环境检测领域的应用势能,打开更多的销量空间;进一步完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发挥公司传感器种类多、产品覆盖面广的特点,为全屋家电提供全套的智能化解决方案,促进相关传感器的销售推广;同时把握好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市场机遇,打造基于汽车舒适系统、生命遗留检测、电池安全监测的全系列汽车传感器解决方案,加快汽车领域的市场进度。

  2022年,公司将继续强化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催化燃烧、电化学、红外光学气体传感器技术水平和市场领先地位,加快水性电化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市场拓展速度,为公司在关键领域的突破奠定基础;统筹做好“MEMS传感器封测产线万只气体传感器生产线”两个募投项目的建设,提高公司传感器产能和技术水平,进一步巩固产品竞争优势,扩大中高端产品市场份额,推动业绩更快提升。2022年,苏州能斯达将努力抓住先发机会,与小米科技、九号科技、科大讯飞、雅迪科技等更多知名企业展开良好合作,在物联网、智能穿戴、医疗健康、消费电子、智能汽车等领域提供更加完善的人机交互解决方案,加快实现柔性传感器产量及规模的提升。2022年,苏州能斯达将与小米科技展开更加深入的合作,积极拓展柔性微纳传感技术与消费电子、AIOT的应用融合,将柔性感知技术与小米科技的智能物联网终端产品相结合,产生各种新的应用和技术迭代,加快推动柔性感知技术在智能终端的规模化应用落地。2022年,公司将更加聚焦传感器产业发展,以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客户需求为导向,继续加大水、气、颗粒物、光、声等相关环境传感器的新技术研发储备,强化传感器核心竞争力,筑高行业壁垒,提升产品质量和种类。同时,加快布局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氢能源、燃料电池安全、驾驶舱空气质量管理、医疗健康等战略新兴领域,抢抓市场机遇,打造业绩新增长点,夯实行业领先地位。

  2022年,公司将牢牢抓住安全仪表行业发展机遇,通过不同产品组合和灵活销售策略稳步提升智能仪表的市场占有率和行业影响力,强化行业龙头企业地位;加快推动智能仪表生产规范化、信息化、自动化建设,进一步加快产能扩充,满足安全刚需化带来的更强劲的市场需求。

  2022年,智能仪表国产替代趋势将会进一步加速,公司将紧抓国产替代加速机遇,持续推进气体探测器、燃气报警器、火焰探测器、PID技术探测器等产品迭代升级,重点围绕化工、钢铁、有色、石油、石化、燃气等行业龙头客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及半导体等高端工业特殊领域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巩固品牌影响力,实现智能仪表业务规模再上新的台阶。

  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化工园区安全、危化品储运、政府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相关领域数字化、智慧化是公司传统优势业务。2022年,公司将持续夯实“物联网+大安全”战略,实现可持续良性内生增长,牢牢把握政策机遇和市场趋势,强化物联网与垂直行业深度融合,加快差异化、场景化、物联化向智能化方向的实质突破,拥抱机遇、势能累积,以“构建新增长”为价值目标,协助客户构建“数字化应用”战略,围绕“新模式、新跑道、新产品、新业态”四大关键要素,打造全新的增长动力。

  同时,在既有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度梳理产业链,加快在新能源、环保、LNG等领域取得市场突破,加快布局碳达峰、碳中和在智慧园区的管理与应用,在数字化运维检测服务方面增加更多的业绩增长点。

  多年来,公司深耕燃气、供水、供暖开元体育、城市管理等行业客户,产品和服务已覆盖五大燃气集团和大部分城市燃气集团、重点中心城市供水公司、热力公司,为行业客户的数字化、智慧化赋能,拥有众多标杆客户和示范项目。2022年,公司将进一步整合资源要素,加强主动协同,实现板块内部客户、营销、技术、产品破界融合,进一步提升智慧城市业务板块的整体合力,不断巩固公司智慧燃气、智慧水务、智慧热力解决方案的行业领先地位;充分发挥技术引领优势,在SAAS产品化包装、运维数字化、数字孪生、云服务、智慧农水等方面实现业务拓展,在百万连接级物联网平台、燃气监管平台、城市生命线、城市综合管网等核心综合性业务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

  2022年,公司将重点加快城市生命线等综合物联网项目方案的优化整合,内部协同分工,推动大中型项目落地;加快祥云物联网升级和推广,强化千万级别连接容量与“三高”(高并发、高可用、高性能)情景运维支持能力,积极探索祥云物联网平台运营模式,深耕祥云生态建设和城市级物联网项目建设,持续提升物联网技术在城市生命线管理的数字化支撑作用,打造城市生命线应用示范,加速智慧城市业务向纵深发展。

  2022年,公司将依托数字化平台系统建设成果,加强产业协同,持续打造集监测、检测、集成、运维、服务于一体的智慧环保生态圈,提升公司竞争优势,激发智慧环保板块新动能,积极把握“双碳”目标带来的市场机遇。

  监测方面,2022年,公司子公司雪城软件将进一步发挥上下游产业链相对齐全的优势,持续强化软硬一体化综合实力,实现规模和影响力的双提升。同时,还将加大力度在碳排放、温室气体监控、流域水生态、农村水质监管等领域产品布局和推广,拓展更多的业务机会。

  治理方面,2022年,公司子公司嘉园环保将在垃圾渗滤液业务方面持续优化工艺、打造精品工程,同时,实现VOCs治理项目在更多行业的规模复制推广,树立业务标杆,巩固行业地位;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建设能力,加速智慧环保平台的商业化推广应用。

  2022年,公司将继续围绕安消一体化小微场所发展业务,完成应用平台的场景展现,形成可搭载定制化场景的轻应用建设,布局能源消费板块建设,并启动更全面的智慧化建设项目。同时,巩固前期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成果,与各大运营商、集团客户开展更加广泛的业务合作,进一步加速全系列物联网烟雾探测器、燃气报警器产品、家居健康类产品市场投放速度,发挥祥云物联网平台优势,瞄准消费级安全、健康、智慧服务领域,加快搭建完善的家居安全健康生态圈。通过线下线上营销联动发力,增加客户粘性,推动业绩增长。

  2022年,公司公用事业相关业务将继续坚持“保民生、创效益、打造智慧化标杆”三大工作主线,落实好集团业绩“稳定器”职能,促进基础业务稳中有进的同时,为智慧化业务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进一步巩固公用事业运营管理和经营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标杆,同时积极推进相关资产优化。

  2022年,公司将以战略为牵引,持续加强核心技术研发、优化创新体系、创新应用场景、夯实创新平台,打造内外资源融合的创新生态模式。

  1、2022年,公司将提高站位,加快对前沿技术进行研发和孵化,在完成自身技术、产业升级的同时,培育出更多新业务和新产品,力争产出更多国内领先、国际领先技术,更多首创、首个,以及打破垄断、填补空白的案例。

  2、2022年,公司将加强对市场应用场景的研究和预判,加快传感器、智能仪表、物联网解决方案多应用场景的挖掘、规划、开发以及需求引导;继续深入探索5G、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新技术以及双碳、新能源等新应用场景与现有技术、业务的融合,输出更多竞争力强的新业务、新模式;加快数据质量管控、智能分析、大数据平台等产品的研发,打造核心产品。更加积极探索数据价值服务和第三方技术服务(维保业务、车载巡检、检测服务等),推动更多项目落地。

  3、2022年,公司将加快落实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创新平台”战略,充分发挥汉威研究院在技术引领、标准引领、品质引领和品牌引领方面的重要平台作用,使公司研发成果在平台上聚集放大,从量变形成质变;加快探索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的职能分离,使汉威研究院更专注于前沿、前瞻、高端性基础技术研发和新应用场景的技术融合探索,优化汉威研究院的功能定位。

  4、2022年,公司将更加注重产学研合作。一方面,坚持自身技术突破的主力产品;另一方面,积极融合外部创新生态圈,利用好外部创新资源,加大与高校、研究机构在原始创新方面的合作,缩短研发周期,提高创新的可靠性和成功性。

  2022年,公司将开启线时代,一方面开元体育,继续强化全员品宣工作,结合新媒体矩阵打造更加精品化、多元化的内容形式,在持续提高品牌声量的同时,提升品牌美誉度;另一方面,注重品牌宣传精准度,更好地围绕公司发展战略、主流业务品种、目标客户群体针对性开展品牌、业务宣传工作;同时加强营销转化,建立落地流程和机制,实现线上商机变现,促进业绩增长。

  2022年,公司将更加聚焦发展质量和势能,深化改革,提质增效,进一步提升整体运营质量,提高管理效能,激活组织内生动力。

  2022年,公司将加快财务委派制、干部交流轮岗、集中采购等长期机制的深化推进,夯实集团化管控根基;加快集团信息平台建设,全面建立市场、产品、需求、竞争、行业、技术、专利信息收集机制;加强全面协同,优化公司内部协同机制的顶层设计,在产品规划、方案策划、商务攻关、研发创新、数字化建设、品牌推广、文化落地等方面形成更多精彩案例;继续完善集团层面在“人”、“财”、“物”方面的授权体系,加强业务风险管控及业务效率的改善;以财务系统为切入点,加快集团化管控模式、应用的深化与延伸,分板块、分阶段启动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实现财务管理模式由分散式到集中式转变,优化业务流程、降低企业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并为其他内控链条和模块的数字化探索提供参考。此外,公司还将在稳定供应链、加强数字化建设、建立健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等方面进一步提升科学有效的管控措施,让集团化管控成效助力公司经营业绩持续提升。

  2022年,公司将继续秉承“信念坚定、士气高昂、步调一致、使命必达”的汉威精神,加强文化落地及形势任务教育,营造雷厉风行的火热氛围,增强员工忧患意识和对标意识,争当推动汉威跨越发展的“第一方阵”。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