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分类
开元体育绿水青山满目春 美丽宜居景如画 ——云南省大姚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纪实发布日期:2024-02-18 浏览次数:

  开元体育大姚地处云南“滇中”核心区,自然资源富集,生态环境良好,生物多样性特征突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坚定落实习对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指示要求,始终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开展声势浩大的“绿色变革”,用一棵棵树描绘着“背景墙”,用一朵朵花装扮着“美丽城乡”,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笔一画描绘“生态立县”最美新篇章,实现了从“局部美丽”到“整体美丽”转变开元体育。

  系统规划,绘好生态管控“一张图”。把绿色作为大姚发展最鲜明的底色,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开展县域“多规合一”编制,围绕生态安全格局、城镇布局和生产力布局,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底线为基础,构建大姚县“一带两廊,一核三极,一心两轴”的城镇空间布局。一带两廊,包括大小百草岭—昙华山生态涵养发展带、蜻蛉河—西河生态廊道、沿(金沙)江生态廊道。奠定通山透绿,蓝绿相依的国土空间生态基底。一核三极开元体育,包括县域发展核心,石羊镇、龙街镇及湾碧乡三个县域增长极,促进城镇有序开发、特色集聚发展。一心两轴,包括县域南部产业中心片(县城、赵家店、龙街、新街)南永线绿色发展轴线、元祥线生态发展轴线,加强产业集聚,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km²。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积极申报百草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扎实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拟建3个总面积约17000公顷的自然保护地。初步实现县城区城市开发建设控制线、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控制线和生态控制线“一张图”。

  精准治污,守好生态安全“一道门”。全县上下以打硬仗的决心、钉钉子的韧劲推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着力防范和化解生态环境风险,完成大姚六苴电解铜有限责任公司历史遗留的122.44万方堆浸渣处置,全面完成燃煤锅炉淘汰和23家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先后争取中央专项资金9000余万元,扎实推进生态河湖建设、河湖“清四乱”行动;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村占比85.71%。经过持续努力,全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县城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100%,城市区域声环境总体水平等级为二级,河流地表水国控、省控监测断面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监测项目均符合或优于Ⅲ类水质要求。2020年、2021年被楚雄州考评为污染防治攻坚战“优秀”县市,2021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考核为“轻微变好”,获得“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绿色低碳,打好生态经济“一张牌”。探索“规模化种植(养殖)、集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分工、品牌化打造”和“三产融核”等发展模式,大力推进以核桃为主的林业产业发展,辐射带动花椒、芒果等林产业的种植。全县核桃种植面积165.9万亩,产量4.21万吨,产值7.15亿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3972元,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省前列,被国家林业总局命名为“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成为全国首家“国家核桃生物产业基地县”。全县花椒种植面积41.93万亩,板栗9.9万亩,华山松6.7万亩,优质桑园8.9万亩,绿色食品综合产值达72.88亿元。持续巩固全国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成果,以建设云南省风光水储多能互补的绿色清洁能源基地为目标,积极引进大唐、三峡、中广核、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等央企和云能投落户大姚,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产业,打好绿色能源牌。2022年新增新能源装机30万千瓦,增速98.2%,总装机达60.55万千瓦,增量和总量均居全州首位。

  美丽宜居,建好生态生活“一座城”。统筹推进“五美一最”,以美丽县城建设为载体,按照“区域中心城、核桃产业城、民族文化城、生态宜居城”的发展定位,做足“山水”文章,依托“两廊”、构建“三带”开元体育、打造“四湖”、绿化“五山”的县城构架高位推进国家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等创建工作。县城拥有绿地面积285.82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76.82公顷,人均公园绿地12.55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93.03%,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35.24%,绿化覆盖率达40.48%。大姚县成功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获评“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云南省美丽县城”;荣登“2020中国最美县域”榜单;白塔公园创建为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昙华乡获评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乡,桂花社区、昙华社区和三台乡过拉地村委会获得国家级“森林乡村”等荣誉称号。

  文旅融合,唱好生态文化“一台戏”。主动融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和楚雄“四大走廊”建设,依托彝州最高峰“百草岭”、西南第一高瀑“三潭瀑布”、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石羊古镇”、昙华山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唐代白塔等文化旅游资源,创新丰富孔子文化节、核桃文化节、彝绣文化节、昙华插花节、三台赛装节、湾碧窝巴节等传统文化活动内容,推动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积极培育“文旅+”生态圈,推动“非遗+旅游”“文创+旅游”“博物馆+旅游”等业态,生态旅游稳步推进。三台乡核桃康养示范区、昙华乡森林旅游+彝族特色文化示范园创建初见成效,白塔公园、七街红色文化公园、三台核桃森林公园成功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22年旅游总收入达26.15亿元,增长15.6%。